汉中地灾v2.2
汉中地灾v2.2
汉中地灾v2.2

类型:安卓软件

版本:

大小:

更新:2025-03-14

软件截图
软件介绍

汉中地灾v2.2是汉中市自然资源局主导开发的智能化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平台,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、应急响应和综合治理能力。该平台依托地理信息系统(GIS)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整合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监测数据、气象信息、地质勘测资料及历史灾情记录,构建“监测-预警-处置-评估”全链条管理体系。作为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标杆项目,平台已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,覆盖汉中全域11个县区,服务于政府管理部门、基层防灾人员和公众,为秦巴山区地质灾害高发区域提供科学化、精准化的防灾支持。

软件功能

1、实时动态监测与预警:平台接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移传感器、雨量计、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备,实现地表位移、降雨量、裂缝变化等数据的秒级采集与云端同步。结合气象部门短临预报,自动触发滑坡、泥石流等灾害预警模型,通过短信、APP弹窗等多渠道推送预警信息至责任单位和受影响群众。

2、智能风险评估与决策支持:基于GIS空间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,平台可生成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热力图,预测隐患点发展趋势。支持叠加人口密度、交通网络、基础设施等图层数据,为应急撤离路线规划、工程治理优先级划分提供量化依据,辅助政府制定科学防灾策略。

3、全流程应急指挥调度:内置“一键启动”应急响应模块,整合应急预案库、物资储备库及救援队伍信息。灾情发生时,平台自动生成处置建议并建立指挥调度中心,支持视频会商、任务派发、进度跟踪和灾损评估,实现跨部门协同作战与资源高效调配。

4、公众参与与信息共享:开发“汉中地灾通”移动端APP,公众可实时查询隐患点分布、上报险情线索、接收避灾指南。平台还对接省级地质灾害防治系统,实现监测数据、灾情案例和治理经验的全省互联互通,助力构建防灾“一张网”。

软件亮点

1、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:平台整合卫星遥感、InSAR形变监测、地面传感器等多维度数据,结合AI算法建立灾害演化模型,显著提升预警准确率。例如,通过对比历史灾情数据与实时监测值,可提前2-6小时预判高风险区域,为避险争取黄金时间。

2、“平战结合”管理模式:日常模式下,平台提供隐患点巡查打卡、治理工程进度监管、防灾知识培训等功能;应急模式下,快速切换至灾情可视化大屏,动态展示人员撤离、救援进展等关键指标,实现防灾工作常态化与战时响应无缝衔接。

3、三维可视化与模拟推演:采用倾斜摄影和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,构建重点隐患点高精度数字孪生场景。用户可通过平台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灾害演化过程,直观评估潜在影响范围,为应急预案演练和灾后复盘提供沉浸式工具。

4、移动端深度应用:基层巡查人员通过APP完成隐患点定期巡检,实时上传现场照片、视频及隐患描述;群众端集成“一键报警”和避险导航功能,结合北斗定位技术,自动推送最近应急避难场所路线,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。

软件特色

1、“本地化”灾害防治策略:针对汉中秦巴山区地质特点和汛期强降雨频发问题,平台定制开发“坡体稳定性动态评价”“群测群防网格化管理”等特色模块,重点防范滑坡、崩塌等区域性高发灾害,贴合当地防灾实际需求。

2、“平战一体”协同机制:打通自然资源、应急管理、气象、交通等多部门数据壁垒,建立“监测预警-会商研判-应急响应-灾后重建”闭环流程。例如,气象橙色预警触发后,平台自动联动交通部门封控危险路段,形成多维度联防联控。

3、“科技+群防”创新模式:在自动化监测基础上,强化“人防”力量,通过平台培训基层防灾员、发放简易监测设备,构建“专业设备+人工巡查+群众报灾”立体监测网络。平台还设置“隐患有奖上报”功能,激发公众参与积极性。

4、长效运维与迭代能力:建立“市级平台+县区节点+技术团队”三级运维体系,提供7×24小时技术保障。平台采用模块化架构,支持根据政策要求和技术升级灵活扩展功能,如新增地震关联灾害分析模块,持续提升服务能力。